首页    出海合作    霍建国:把握国际形势复杂变化,加快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创建时间:2025-02-07 15:28

霍建国:把握国际形势复杂变化,加快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在2024年自由贸易园区发展论坛上发言

 

发言如下:

 

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这个问题正在落实之中,而且结合当前的高水平开放和推动与RCEP高标准对接的内容都是相互关联的,我是从国际形势复杂变化的角度看我们为什么要加快开放,或者是推进服务业的开放,这块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讲三个部分的内容,前两部分我会带过去,重点讲服务贸易开放的问题。

一、我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复杂变化

我们要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国内有很多网络上的评论,有的不代表一定的科学性,都是维护国家的利益,贬低美国的情况比较多,大家可能会产生不全面的认识。我这里点一下,五个问题,一是地缘政治矛盾,二是中美冲突,三是逆全球化保护主义的问题,四是多边规则体系的变化问题,五是美联储政策调整对全球产生的干扰问题。我对这五个问题要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而不要过渡的盲从。

地缘政治矛盾的问题,二战之后,再往前地缘政治的矛盾一直是存在,哪个地方是谁的地盘是有历史痕迹在,其他人干预了,就会产生矛盾。所以,大家要特别清醒这点,不要把地缘政治矛盾炒得特别厉害,好象有点动作就又变天了,没有那么严重,视同是正常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演变的内容。我们要避免的是冷战的思维,现在无论是中国的领导人还是美国的领导然都说不赞同冷战,但是现实中大家都用冷战的思维对待和解释很多问题。再就是反对阵营对抗,我们不主张阵营对抗,全世界不要再次形成西方阵营和东方阵营或者是南方阵营,这是没有必要的,至少清醒的政治家和领导人不会把世界引向这个方向,如果引向这个方向,未来的结局是非常可怕的,世界是难免逃过一劫的,什么世界大战、核战争。

再就是中美问题,中美是对抗性矛盾,而且对抗性矛盾走向全方位的矛盾,这是客观的事实,无论是大国的崛起,老二和老大的关系,就是这样的,更不用说制度性的差异。我们看待中美问题把它看作常态化的矛盾,但是,要学会如何处理和把握这种矛盾,拖着矛盾往前走,这是最佳的选择,灵活应对突发的事件,这体现了高超的水平,如果这点没有,那中美早晚也是难免发生冲突或者是限制反限制、贸易摩擦导致各自的受损,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逆全球化的问题,如果有时间我们仔细讲全球化、逆全球化,问题很多,但是,要看到逆全球化在欧美国家看来,他们认为有制造业的转移、就业机会的流失,给他们带来了影响。他们甚至认为中国的崛起也是利用了全球化的机会,我们可以在理论上博导他们,但是理论上很难占有更多的观众。欧美社会普遍的接受这种观点。所以,我觉得未来的全球化大方向还在,但是欧美有一种倾向非常不好,那就是排除掉中国的全球化,他们要搞近岸、友岸,自己的合作,形成小院高墙,这些是会存在,但是我们心里要有数,为什么要选择更高水平的开放和更主动的融入国际社会,这是我们面对的问题。

多边规则体系的问题,坦率地讲,没有美国、欧盟这些大的发达国家的参与,多边贸易规则体系是很微弱的,之所以95年成立世贸组织也是在这几个大的贸易伙伴的维系下使得发挥了作用,但是,我们后来发现美国似乎有点丧失了信心或者是有点要放弃的意思。所以,现在的多边贸易规则体系举步维艰,很难往前推动,改革是提出来了,但是改不动,缺少几个大国的共识,这是面临的问题。同时又存在着区域的自贸协定,自贸协定的规则又超过了WTO,这样区域的自贸协定被更多的国家接受,中国也提出要加入CPTPP,而且要对标CPTPP的规则,这点我们要看清世界发展的方向,也就是说,我们坚定支持多边规则体系,因为多边的规则体系说白了不是对小国的约束,是对大国的约束,任何一个国际组织,存在是大国也要遵守规则,如果大国可以不遵守积累,可以为所欲为,这样的组织没有用,所以,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坚持的关键,更不用说WTO代表了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再是美联储,中国是通过香港队大陆产生连带的作用。但是,也不要谈虎色变,天天盯着美联储,说美联储要降息、减息了,自己的政府不敢动,受制于人,这是非常被动的,你该干什么就干什么。9月份以后,中央果断的采取一些刺激经济政策,效果非常好,如果这个政策再早点实行可能效果更好,所以,不要把它看得灭顶之灾,没有那严重。坦率的说,更仔细的观察研究,美国也好,美联储也好,它的政策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绝对不会考虑把中国的资金都吸过来,没有这样的考虑。这点是肯定的,但是,政策的附带的影响会波及到我们,这是我们要在技术上处理,保持自己的定力很关键。

二、外向型经济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我们为什么要坚持高水平开放、突破服务贸易的开放限制,加快推动自由贸易港、自贸区的建设,实际上,坦率地讲,我们切实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国际环境也好,国际贸易环境也好,市场结构、市场产品的结构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同时明确我们的突破方向。首先,看市场,国际贸易的变化,从市场的挑战看,我们唯一变化的最大的特征是近十年来,2013一2023年,近十年来,我们在欧美市场的份额下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年度还在增长,这也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但是,真正的如果把历史的数据拿出来看,2013年到2023年,我们在美国市场下降至少6个点,从18点几降到12点几。欧洲我们也下降了,从19点几降到13点几,这个下降只有当我们把数字打开时才意识到它的影响和冲击,因为如果不看到这点,就会感到我们在“一带一路”发展很快,我们在全球南方合作,在东南亚、拉美增长都很好,甚至跟俄罗斯的增长达到80%、90%,这是我们自己看到的成绩的一面。但是,令人担忧的是,欧美市场的份额是巨大的,我们费了半天的劲发展非洲的市场,效果很好,但是,两千一百亿增加到2300亿,这是最大的变化。但是,美国市场,一年少了600亿,这200亿跟600亿波动的差距,在哪也补不上。结论是我们不能放弃欧美市场,从贸易的角度讲,巩固和稳定外贸的基本盘,基本的意识是指要保证欧美市场的份额,至少让它降得慢一点。同时再加上开拓其他市场,可以起到平稳过渡的作用。更深的是贸易结构的调整和贸易方式的变化。这个今天来不及探讨了。

科技领域的限制,现在矛盾非常突出。我们没有别的选择,自立自强是唯一的出路,只不过是,我们既要求自立自强加快研发、加快科技发展,同时,我们要特别清醒地意识到,我们不要走封闭和完全自力更生老式的方法,要以开放的自立自强挑战这些问题。美国封闭,全世界其他国家跟我们的关系还可以,有些技术不完全在美国手里,包括芯片,美国也不是全球的垄断地位,只不过是占到30%几,有些尖端的在它那里比较强势。所以,我们要选择一个突破口,不要变成完全封闭,自己埋头苦干,这样时间我们赔不起。

产业链供应链的矛盾。也就是说,产供链的调整并不是意识形态的影响下,我不跟中国玩,我要摆脱中国的风险,它是属于产业链内的调整,转移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这点我们应该理解,也要注意到有一部分的产业链在美国的倡导下要脱离中国。这点是我们要防范的,而且防范没有别的办法,搞好自己的环境,你的投资环境很好,你的投资热土,只要投进来就能赚钱,谁都不会走,因为有赚钱,大家都会过来,如果利润高来的就多。我们为什么一直强调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根本的保证,没有一个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我们做不到,外国人也不满意,会抱怨,抱怨就会行动,行动就是会离开,所以,我们要把握这些核心的问题。

我们肯定要大力拓展南南合作、南方市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巩固欧美市场,这是一个矛盾。另一个是要学会努力改善国际经贸关系,党的二十大提出来,要构建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关系,仔细理解,这句话在报告之后在很多场合没有做过渡的解释和宣传,多元稳定,不是说只解决美国的稳定问题,要解决和更多国家的稳定的关系问题,更简单的说,跟美国斗就不要和其他地区全面开火,要维持和其他地区的稳定,就这么简单,保持我跟美国斗的策略,但是不要遍地开花,对有的地方要有容忍度,最近该修复的就要修复,这是多元稳定的指导下。包括日韩,我们抱着高度的包容跟日韩谨慎的处理中日、中韩关系,希望回到稳定经济合作的轨道上。吕克俭司长长期研究,对日韩的把握很到位。我认为在亚洲日韩的贸易稳不住,我们会很痛苦,因为RCEP很大,但是,仔细看这些数字,RCEP里面日韩是拖后腿。日韩市场占了亚洲RCEP总市场的一半,这一半可不能丢,所以,想近一切办法稳住日韩市场,对我们来说是发展增量的问题,如果放弃它,你要是跟我过不去,我也跟你过不去,这个市场就会收缩。好象日本比韩国收缩更大一些,韩国似乎相对好一点。

另一个是坚定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决心,不要说特朗普上台了,要加关税了,就过度紧张的认为,只能依托国内大市场,外向型经济不干了,不干了,我们那么大的比例,进出口贸易30%的比例占GDP,出口也占18%的比例,不干了,这些产能都退回来往哪放,所以,我们必须要承认,我们在国际开放市场的情况下,中国的产能有一大部分是供应国际市场的,这已经形成了客观的事实。外界也有一些评论,一旦中国外部市场产生了矛盾,国内的压力很大,现在我们使这么大的劲拉经济刺激经济增长,如果外部这块一旦退回来,打通国内市场,外贸回来要保证内销,这个路子是可以做一些辅助措施,但是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一旦回来,国内的就业压力、外贸背后是制造业是就业,就会产生巨大的反弹压力,我们其他地方再拉股市、再拉房地产,也很难冲抵掉这种影响。

三、服务业高水平开放对标的主要内容

我们讲服务贸易和负面清单,我觉得服务贸易这块,今年3月22日,商务部和几个部门发布了负面清单,4月21日开始执行,这个负面清单的效果还算是一大进步,至少表明我们的体制已经转向负面清单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高水平开放。其实,全国的清单是71类,自贸区的是68类,基本上停在这个水平,这个水平肯定开放度是不够的,还需要往前走,往前走就是明年、后年还要再往下有开放的表现,就跟过去我们搞的货物服务贸易清单一样,从190一路跌下来剩28,我们宣布制造业全部开放了。服务业现在是这样,但是,服务业面临矛盾相对大一点,因为中国入世之后,货物贸易走得非常快,服务贸易也走得很快但是从开放度上看似乎比较慢,需要加快服务业的开放,尤其当前形势下,如果不把服务业跟上,中国整个就业和增长会受到拖累,我们平时说得最多的是,很多高端服务业的开放会带来大量的就业,这些就业还是高收入的就业。北京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存在吸收了大量的研究生、博士生到那谋职,工资都是高配,带来了很大的消费场景。现在这块进入到困难期之后,高端消费受点影响。当然,还没有那么明显但肯定是有关系,现在服务业的开放,在金融上走得比较快,在分销上也走得可以,在很多的专业的会计、审计、建筑、设计、医游养老有些领域走得比较慢,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来要加快医疗、教育和电信的试点进度,全国已经做了开放的准确,但是,要先试点,而且这个试点更重的考虑是在自贸区先试点。我们也提了很多次开放的安排,十八大是医旅养老、会计、审计、电子商务、商贸物流提得比较充分,后来提到了金融、电信、养老,该提的都提到了,大家可以查一下。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开放类别是12类,我们要熟悉这12类,但是,如果跟国内对的话,国内国民经济服务类的分类是15类,我们先把类别搞清楚。海南三亚这两年在金融上先走了一步,至少在证券公司是先放开的,允许进入,但是,现在全国关于战略投资的文件已经全放开了,在交通、运输海南也先走了一步。在2021年下了一个海南的负面清单,那是一个探讨性的,那个清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为我看去年海南的服务贸易增长29.6%,增长的效果很好。除了金融的交通运输,更主要解决的是邮轮的问题,邮轮的进出放开了,同时我们还要发展自己的邮轮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海南有个小误区,你不要过渡的强调建造自己的邮轮、自己主导的邮轮产业,有一个过程,一定要先把国际上的大邮轮引进来,国际上有名的多得是,如果能够在自由的在三亚进出落地,拉上我们的游客先转转,我们自己再靠向人家,合资合作一块发展,最开始我们的利益可能少一点,但是是起步的过程。当时讨论的时候我发表过这个言论,但是,海南后来没有完全按照这个路子,因为是开放,形成了一个落地,靠岸,游客活跃了一点,但是,现在发现作用缺点,但是,现在上海、天津也在起步,也上来了,有一些大豪华走东南亚,生意也很好。所以,海南要加强,因为海南的旅游资源要更好地发挥出来。我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这两年海南的旅游,我们是指望把国际游客拉来,现在还不够,把签证落地解决了,但是,好象环境配套、行业发展上流量需要进一步的扩大。再是法律服务,全国首次开的口,允许海南律所聘任国际法律律师为外国人涉及到的案例出庭辩护,这是全国没有的,全国只是允许和合资合作法律所存在,但是,业务往往是受限的,这个将来肯定是要开的。再就是专业资质方面,专业服务里,像报文行、像外轮的服务公司可以在这里优先解决,上海都在探讨要解决外轮服务公司所谓的外资的村和问题,海南这块也要跟上。海南解决了海关报关行的独立存在问题,还有其他的专业资质允许外国人来考试,考试完了以后执业,这是对的,就应该大幅度的放开。:要是把开放的目的定在刺激经济发展就明白了,只要放开让他们进来经济就活跃了,而且竞争的过程对我们是有益的,只会提高我们的发展水平,狼来的概念,入世的时候,我们已经证明了没有那么吓人,中国人的竞争能力和学东西的速度非常快。当时,我参加入世谈判,当时最紧张的是金融,说金融开了以后,我们的金融体系被冲击垮了将来很痛苦,说粮食不能开,粮食涉及到国计民生,还有汽车不能开,汽车利润过大,如果放进来利润他们赚了,不行。当时做了限制,后来一点点的放了,现在汽车遍地都是。就是因为汽车放了,汽车局取消了,政府的职能不在了,后来的汽车实现了大发展,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电动车由于民营企业的参与发展得特别快。92年、93年的时候,当时中国国内是短缺社会,什么都没有,91年我从英国回来,彩电非常火,抢购,93年,国务院决定引进14套彩电生产线、洗衣机生产线、冰箱生产线,当时国内很多老的轻工部的领导写信给国务院的领导说不能这么干,这么干自己的彩电就完了,后来国务院坚决引进,还是朱镕基总理拍的事,进来以后没过三五年国内普及了,97、98年国内的彩电普及了,不仅是25、30寸,现在液晶70、80寸的遍地都是。我们一定要看到这点,服务业也是这样,如果服务业不开放,不会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所以,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必须要认定的一种理论。

服务业的开放,现在需要抓紧对标CPTPP,国家已经做了部署,从去年6月30日国务院下了文,要求有条件的自贸区积极对标国际高标准的开放体系,当时选了上海、广州、厦门、天津,最早的五个自贸区都在里面,包括海南一年之后,今年4月份还是9月份又下了一个文件,也是讲加快对标的具体的安排意见,那个意见后面有个附表,附表里了很多具体的内容,希望各地的自贸区认真学习这个文件,这个文件已经交代了,这些领域应该在全国普及,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开放的进程。但是,坦率说,自贸区的开放实验基本在服务贸易、货物贸易、电子商务、营商环境、知识产权保护,这五个领域在地方有条件、有能力往前推,中国真正的高水平开放还会涉及到国有企业改革、政府采购、劳工标准、环境标准,和统一大市场的规范建设,这几大领域是国家层面的事,也就是说,我们推高水平开放是两个层面的事,自贸区可以率先在地方市场上解决的是像货物贸易的开放之后的便利化和进出自由的问题,服务贸易的扩大开放试点问题,电子商务的跨境数据的流动问题,能不能在一些地方先进行试点解决,包括海南现在面临的未来数据跨境流动,全国要找一个地区进行试点,上海的芯片在认领了这个问题,但是,试点还没有完全到位。所以,海南应该加快作数据流动方面有动作,因为你占着自贸港这个位置,如果自贸港不能干,其他重要区不要干,全国不要考虑改革的高水平问题,所以,这点还是要特别注意。

到目前为止,我们在服务业开放中还要参照WTO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要求非常具体,CPTPP标准从第10章到第20章都涉及到服务贸易安排,国有企业不应该完全算服务贸易,但是是从电信、银行、商务人员流动、电子商务、政府采购、市场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保护、劳动和环境这十个领域里体现了21世纪高标准的水平,我们正在对标解决加入CPTPP的问题,解决不解决是另一回事,但是通过对标倒逼国内改革,是我们更需要的,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到这点,从海南的海南下一步的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应该选择可以突破的领域,特别是中央表示继续开放探讨的领域,海南一定要率先尝试挑战,像刚刚说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来的教育、医疗、电信的开放试点上,海南要动起来。如果你有基础,你已经可以和国际上的文化演出公司产生联系,可以直接谈,用一个案例解决开放的突破问题,效果是最好的,我有一个案例,他们要进来,你说让不让进,不让进就拒之门外,但是要让进我们修改哪条条例,你就直接情事商务部,商务部再请示国务院,我们需要有一个开放的成果和开放的效果,通过开放带来新的增量,新的增量能够为经济的增长做出贡献,这是我们当前最需要的东西。所以,海南在这点上余地还是很大的,希望海南开动脑筋熟悉这些规则。根据中央的要求接过来突破,中央是苦于下面没有案例,没有听说哪个省搞合资医院,如果有现在是批的最好的时候,如果是搞合资大学,现在是批的最好的时候,中央已经提出来要在这方面进行试点,我们就积极的配合上级。总的感觉,我希望海南再过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很多内容落实涉及面更广一点。要挑战高水平开放,要挑战更深领域的开放,只有海南有这样的条件,在这种大胆的突破情况下,当然有些领导要负责任,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我寄托海南走得更快一点,全国都在总,自贸区已经走在前列,自贸区分了好几个层次,国家授予有条件的五个老的自贸区,上海跑在前面的,上海除了自贸区之外,上海有芯片区,浦东全面开放的试点。海南除了自贸港之外还有自贸区吗?所以,不好突破放到自贸港突破,好突破的在自贸区里尽快普及。这几年如果讲成绩也能讲出很多,变化也很大,刚才讲了两个千亿的突破,已经变了,经济的总量已经开始上了,但是,还不够,活跃程度、增量还慢了一点,再快一点。

 

来源:世界自由贸易区联合会公众号